查询结果

ID 作者 题目 年代 体裁 内容
287151 曹植 驱车篇 魏晋 - 驱车掸驽马。东到奉高城。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隆高贯云霓。嵯峨出太清。周流二六候。间置十二亭。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东北望吴野。西眺观日精。魂神所系属。逝者感斯征。王者以归天。效厥元功成。历代无不遵。礼记有品程。探策或长短。唯德享利贞。封者七十帝。轩皇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发举蹈虚廓。径庭升窈冥。同寿东父年。旷代永长生。
287172 阮瑀 驾出北郭门行 魏晋 -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287206 陆机 驾言出北阙行 魏晋 乐府 驾言出北阙。踯躅遵山陵。长松何郁郁。丘墓互相承。念昔徂殁子。悠悠不可胜。安寝重冥庐。天壤莫能兴。人生何所促。忽如朝露凝。辛苦百年间。戚戚如履冰。仁智亦何补。迁化有明徵。求仙鲜克仙。太虚不可凌。良会罄美服。对酒宴同声。
287856 曹植 鰕{鱼旦}篇 魏晋 - 鰕{鱼旦}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
290646 曹丕 黎阳作诗 魏晋 - 朝发邺城。夕宿韩陵。霖雨载涂。舆人困穷。载驰载驱。沐雨栉风。舍我高殿。何为泥中。在昔周武。爰暨公旦。载主而征。救民涂炭。彼此一时。唯天所赞。我独何人。能不靖乱。
290647 曹丕 黎阳作诗 魏晋 - 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追思太王德。胥字识足臧。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
290648 曹丕 黎阳作诗 魏晋 - 奉辞罚罪遐征。晨过黎山巉峥。东济黄河金营。北观故宅顿倾。中有高楼亭亭。荆棘绕蕃丛生。南望果园青青。霜露惨凄宵零。彼桑梓兮伤情。
290649 曹丕 黎阳作诗 魏晋 - 殷殷其雷。蒙蒙其雨。我徒我车。涉此艰阻。遵彼洹湄。言刈其楚。班之中路。涂潦是御。辚辚大车。载低载昂。嗷嗷仆夫。载仆载僵。蒙涂冒雨。沾衣濡裳。
291006 陆机 齐讴行 魏晋 乐府 营丘负海曲。沃野爽且平。洪川控河济。崇山入高冥。东被姑尤侧。南界聊摄城。海物错万类。陆产尚千名。孟诸吞楚梦。百二侔秦京。惟师恢东表。桓后定周倾。天道有迭代。人道无久盈。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爽鸠苟已徂。吾子安得停。行行将复去。长存非所营。
291594 曹操 龟虽寿 魏晋 -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南朝钟嵘写了一部《诗品》,品评诗人,区分第等,把曹操的诗置于下品。可是,曹操的诗却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为什么理论家的眼光同读者的赏爱如此大不相同呢?这是一个颇为发人深思的问题。王大将军击节赞赏的诗,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龟虽寿》。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 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尤其是曹操,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钟嵘将曹操置于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这样一位豪气盖世的英雄,是不屑于雕章啄句的。钟嵘六朝时人,当时文学之士很讲究文彩华美,所谓“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钟嵘对曹操的评价过低,显然是时代风气使然。我们知道,任何文学--包括诗歌在内,文彩较之内容,毕竟是第二位的。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 (张铁明)出处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首页 前页 页次: 86/8610条/页 共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