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结果
132201 | 吴激 | 晚春言怀寄燕中知旧 | 金 | 七律 | 闲云泄泄日晖晖,林斧溪舂响翠微。 天气乍晴花满树,人家久住燕双飞。 邻村社后容借酒,客舍新来未绽衣。 遥忆东郊亭畔柳,归时相见亦依依。 |
132552 | 朱自牧 | 晚泊济阳 | 金 | 七律 | 江北秋阴一半晴,晚凉留与客襟清。 水边画角孤城暮,云底残阳远树明。 旅雁为谁来有信,断蓬如我去无程。 寥寥天地谁知己,村酒悠然自独倾。 |
135113 | 刘著 | 月夜泛舟 | 金 | 七律 |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作逸民。 |
136391 | 折元礼 | 望海潮 | 金 | - | 地雄河岳,疆分韩晋,潼关高压秦头。 山倚断霞,江吞绝壁,野烟萦带沧州。 虎旆拥貔貅。 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 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 西风晓入貂裘,恨儒冠误我,却羡兜鍪。 六郡少年,三明老将,贺兰烽火新收。 天外岳莲楼。 想断云横晓,谁识归舟? 剩着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 注释: |
136419 | 邓千江 | 望海潮 | 金 | 词 | 云协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 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 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 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注释:邓千江,金代词人,初不知名。 后在金初张太慰镇西边时,有一士人邓千江者,献一乐章《望海潮》云云,太尉赠以白金百星 ,其人犹不惬意而去。 (据刘祁《归潜志》)遂一举成名 ,奠定其在金词坛中的地位。 全词歌颂戌边将帅的英雄业绩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词句豪迈雄浑 ,有气慨。 开首“ 云雷天堑”三句,显示边塞的雄伟。 词以兰州古城险固处落笔,“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一句藩古城更显稳固 。 “劳屯绣错”三句 ,“绣错”出自《战国策·秦策》“秦韩之地 ,形相错如绣。 ”“米聚”出于《东观汉记》中马援劝光武伐隗嚣 ,“聚米为山川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 ” “百二秦关”语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 ,带山河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 ,秦得百二焉。 ”三个典故形象地描绘边疆战场的场面,并表达边疆战士守卫雄关的自豪感情。 “鏖战血犹殷”以下五句 ,描写激战后的战场萧杀的扬面,但词人巧辟蹊径,不写两军对峙的正面交锋,而是渲染战后特有的气氛 。 “鏖战血犹殷”战守之惨烈历历在目,可以想见,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更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 而“楼头晓月”虽异常明亮,但它那弯弯的如玉弓般地形状提醒着人们虽鏖战已结束,边塞已寂静,而敌人的进攻时刻会打响。 这五句写大动荡后的静景,但静中有动,表现边关的战争状态。 下片赞颂守边将帅的功绩 。 “看看”二句,词语平常而气势不同 。 “定远西还”中的定远指东汉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 既歌颂定远候的功绩又暗赞张太尉守边的功绩。 “有元戎”两句,引用两个典故。 “元戎阃命”,《史记》载冯唐在汉文帝前替云中守魏尚辩解时说 ,古代帝王委将军以重任 ,将行,“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阃指门坎,意指份内份外 。 “上将斋坛”也出于《史记》,曰:萧何荐韩信于刘帮,须拜为大将,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用此二典故,一则说明边疆将帅责任之重,二则以魏尚和韩信力赞张太尉超群绝伦的将帅之才 。 “这脱昼空”三句。 “区脱”匈奴语,指边疆哨所 ,此指西夏营垒。 “兜零”,代指烽火。 这三句以具体的边疆平安无事的场事 ,称述张太尉守城敌不敢侵的功绩。 “吹笛”三句,“吹笛”用杜牧 “成楼吹笛虎牙闲“诗句形容将士的悠闲自得的场面 。 羌笛悠悠,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间显出边疆的安宁 。 “招取英灵”二句,欢快安宁的场面不由使人想起为守卫边陲血洒疆场的战士,于是以祭奠烈士英灵,赞颂烈士的丰功伟绩,又寄托无限哀恶,并流露出将士们的千古英名将永远与贺兰山同存的乐观精神作为词的结尾。 全词读后 ,豪气极生 。 写景物赞叹了军营的雄伟,军旅的豪壮;写战场,不见刀光剑影,但见战后英姿 ;写将帅 ,不言将帅英豪,而言可比魏韩;写激情 ,虽有举杯同庆 ,又有凛然豪情。 全词一气贯通,铮铮有力,更显雄豪风格。 明人杨慎道:“金人乐府,称邓千江《尘海潮》为第一。 ”(《词品》)元人陶宗仪也叹道:“邓千江《望海潮》,可与苏子瞻《百字令》、辛幼安《摸鱼儿》相颉。 ”(《辍耕录》) |
136740 | 完颜仲实 | 朝中措 | 金 | 词 |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 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注释:这是一首感今追昔之作,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此类作品,并不拘泥于一时一地一物,而是笔势跳跃,地域转换涉及颇广,古今上下,纵横多变。 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澎湃激荡的感情 ,又是刻意而为的婉转的笔法。 因为词人虽然忧念国事 ,对金朝衰势焦灼悲苦,但迫于政治环境的险恶 ,此种心情 ,却不敢直接表白,只能委婉地透露,故在此词中用典颇多,但其用典浑化无痕,意深而笔曲,颇为耐人寻味。 上片首句以灞陵古道起,气势颇为宏大。 灞陵桥,即霸桥。 《 三辅黄图 》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此处以此地起首,当然不是写离别,而是幺面怀英雄业绩之意。 因为在历史上,这一带曾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涌现出了众多威名赫赫的英雄人物:雄才大略、一统中华的秦始皇、“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的汉高祖刘邦;汉初功臣萧何,韩信、张良;汉武帝时的封疆大将卫青、霍去病、射虎南山的飞将军李广,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等等,他们在这里都留下了许多惊天地 、泣鬼神的动人事迹 。 词作者由古迹“灞陵桥,想到了这些英雄人物,又不禁联想到金朝国势衰落,却无人能象这些英雄那样,担当起挽救国家于危亡中的大业,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故有“诗兴与秋高”句。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雄豪”虽是化用苏轼《念奴妖·赤壁怀古》“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句,但却毫无突兀之感,实在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既抒发了他追念前代英雄豪杰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缺乏栋梁之才,不知前途如何的深切的忧虑。 下片 ,沿上片起首之意 ,依然以地名入词。 玉塞,即玉门关,又称玉关,“霜清玉塞”意玉门关外,霜清月冷 ,“ 云飞陇首着,风落江皋”则更显凄清。 后两句 ,出自南粱柳恽《捣衣诗》“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这三句都是写秋景,皆对应了上片“秋高 ” 二字 。 同时也婉转地表露了作者的生活窘况。 《金史》本传曾载词人“客至 ,贫不能具酒肴。 ”可见,此三句不同地域的秋景描写,也未尝不是作者孤凄 ,愤懑心境的曲折表露。 后两句“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则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及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句,充溢着强烈的感伤之情,表达了词人对故都燕京昔日繁华 、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 往日国家兴旺,才人辈出 ,而今冷落凄凉 ,缺少栋梁之才;两相对衬 ,词人是多么的焦灼 ,心中的悲愤、忧虑向谁倾述? 读罢此句,那种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忧思宛如感同身受。 叹寥寥数句,能达此立意,也使我们不能不承认,作者是个极具才华的词人。 |
141500 | 元好问 | 杨柳 | 金 | - |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出处元诗别裁集 |
144280 | 元好问 | 梁县道中 | 金 | - | 青山簇簇树重重,人在春云浩荡中。 也是杏花无意况,一支临水卧残红。 |
146464 | 元好问 | 横波亭 | 金 | - |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
158218 | 元好问 | 水调歌头 赋三门津 | 金 | 词 |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释:在这首词同前一词牌水调歌头——游龙门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 与前词相似,本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 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 ,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 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 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片写黄河的气势 ,写中流砥柱悠闲。 “黄河九天上 ”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黄河九天上”似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 而“下鬼瞰重关 ”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 “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 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 高险,壮观,形神俱备。 “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得渺小。 “一柱闲”烘托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 下片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 。 “仰宛巢”三句 ,反用苏轼《 后赤壁赋 》“ 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奸”之典。 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样。 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 原来是考验人的地方 。 “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 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似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 。 以上几个方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 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此词用典较多,也不显含混难懂,典典都扣中主题。 从谋篇布局来说,也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气势作足 。 故叶燮《原诗》中称曰:“舒写胸臆,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 ” |
首页 前页 后页 尾页 页次: 5/12页 10条/页 共120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