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结果
160336 | 汉无名氏 | 江南 | 汉 | 乐府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 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 格调清新健康。 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显得活泼、自然、有趣。 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 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的意思。 古诗今译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 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 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 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by窦凤才 |
170586 | 嵇康 | 游仙诗 | 汉 | - | 翩翩凤翮。 逢此网罗。 碧沙瑶草带银潢,天女停梭夜采香。 也觉九霄风雾冷,不裁云锦寄牛郎。 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第二 |
176603 | 班固 | 灵台诗 | 汉 | - | 乃经灵台。 灵台既崇。 帝勤时登。 爰考休征。 三光宣精。 五行布序。 习习祥风。 祁祁甘雨。 百谷蓁蓁。 庶草蕃庑。 屡惟丰年。 于皇乐胥。 |
178127 | 汉无名氏 | 燕赵多佳人 | 汉 | - |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 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
178975 | 汉无名氏 | 猛虎行 | 汉 | - |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
181106 | 司马相如 | 琴歌二首 | 汉 | - |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注释:司马相如,蜀郡成都人,字长卿,是西汉大辞赋家。 他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 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青年寡居。 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分应邀参加。 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请他弹奏,相如就当众弹了两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 “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这两首诗,据说就是相如弹琴歌唱的《凤求皇》歌辞。 因《史记》未载此辞,到陈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始见收录,并加序说明,唐《艺文类聚》、宋《乐府诗集》等书亦收载,故近人或疑乃两汉琴工假托司马相如所作。 琴歌一类作品,假托的现象确实很多,但又难以找到确切根据来证明。 这方面的问题,只好存疑。 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 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 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 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 《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 ”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 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 “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 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 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 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 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 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 ”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 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 如《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 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 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 ; 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 “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 《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 ”《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 ”“妃”,配偶。 《说文》:“妃,匹也。 ”“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 “中夜”,即半夜。 前两句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 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 ”(班昭《女诫》)什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 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 ”《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 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熊笃) |
181110 | 嵇康 | 琴歌 | 汉 | - | 凌扶摇兮憩瀛洲。 要列子兮为好仇。 餐沆瀣兮带朝霞。 眇翩翩兮薄天游。 齐万物兮超自得。 委性命兮任去留。 百里奚。 初娶我时五羊皮。 临当相别烹乳鸡。 今适富贵忘我为。 注释〖风俗通曰:百里奚为秦相。 堂上乐作。 所赁浣妇自言知音。 因援琴抚弦而歌曰云云。 问之。 乃其故妻。 还为夫妇也。 ○《诗纪》从《乐府诗集》於题下注云三首。 然后引风俗通叙其本事。 逯案。 此三首歌辞大同小异。 一见典略。 一见《颜氏家训》。 并不全出风俗通。 《乐府诗集》、严氏全后汉文以为皆出风俗通者。 非是。 今以风俗通所载为正文。 而以他二首附之。 〗百里奚。 初娶我时五羊皮。 临当相别时烹乳鸡。 今适富贵忘我为。 (○《御览》五百七十二。 《乐府诗集》六十。 《诗纪前集》四。 )-----------逯钦立 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出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先秦诗卷二 |
181663 | 刘彻 | 瓠子歌 | 汉 | - | 瓠子决兮将奈何。 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兮地不得宁。 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 鱼弗郁兮栢冬日。 正道弛兮离常流。 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 不封禅兮安知外。 皇谓河公兮何不仁。 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 久不反兮水维缓。 |
181664 | 刘彻 | 瓠子歌 | 汉 | - | 河汤汤兮激潺湲。 北渡回兮迅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 河公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 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林竹兮揵石菑。 宣防塞兮万福来。 |
183605 | 苏武 | 留别妻 | 汉 | - |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
首页 前页 后页 尾页 页次: 14/19页 10条/页 共186条 | |||||